严师畏友栽芝兰,琢璞成玉育英才

林爱福

吸纳人才,支持国家医学事业发展

“20 世纪以来,生物科学技术进入了发展最快的历史时期,尤其是在 2003 年,人类基因组计划便绘制了人类基因组图谱,然而诸多人类疾病的基因联系仍未明晰,这为人类‘基因组字典’留下了研究空白。而世界当今科技和医学的迅猛发展,更让我深深地体会到我国医学人才和基础学科人才的匮乏,培养一位优秀的医生不容易,培养一个优秀的科研工作者更不容易。作为一名从事 RNA 生物医学的专家,我深知责任重大。每个人都在自我激励,争当时代的楷模,为人民的健康谋福利。青少年是国家的栋梁,是民族的希望,我们希望有更多的青少年能够有兴趣投入到生命科学领域的探索研究中去,掌握更多的医学科学知识,支持国家医学事业的发展。因此,‘英才计划’的启动,对于造就未来的科技人才具有重要意义,我很荣幸能够加入这一队伍的建设中。‘兴趣、创新、实践、使命’是我们培养的核心理念。”浙江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林爱福教授说。

答案重要,需找答案的过程更重要

1.以科学兴趣为导向,培养学生创新性思维

青少年时期的兴趣和爱好对人一生中的职业选择和奋斗目标都具有重大的影响。青少年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兴趣爱好的驱动力能激发他们无限的潜能。现在的青少年都具有巨大的学习压力,而能够被选拔加入“英才计划”中的学生,一定是同龄人中的佼佼者,除了突出的学业成绩外,他们的好奇心和对科学探索的求知欲尤为可贵。我们要做的就是不辜负他们对科学的这份热爱,培养他们的主动创造性思维,让他们比同龄人更早地接触科学研究,开拓眼界,锻炼动手能力,同时也培养他们的科学精神,为他们日后成为顶天立地的优秀人才打下扎实基础,这是他们未来的责任,也是我们培养者的责任。

▲ 博士生助教为学生讲解实验技能

▲  学生祝梓赫在做RNA提取实验

如何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激起他们的创新精神呢?生物科学这门学科概念比较抽象,尤其是涉及基因、DNA,蛋白质等微观分子等这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的物质。这门学科常常会由于知识抽象、晦涩难懂而让人望而生畏。因此,林爱福教授安排学生每周进入实验室学习,并配备博士生助教一对一地指导他们学习实验技能,参与实验讨论,并在助教指导下亲自完成一定的实验内容,让学生在实践中对生物科学研究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要激发学生对一个领域的兴趣,需要让学生对领域前沿进展、核心难题有深入的了解。为此,学生们被安排参观生命科学学院大楼、教育部生命系统稳态与保护重点实验室与机构,与各位教授、科研工作者面对面交流,了解当前生命科学领域的前沿方向、主要难题。我们也让学生自主地发表看法,这让学生们对生物学科的理解不只停留在科研创新成果和一些简单直白的科普知识中,我们更要鼓励学生们对生命学科的发展历史、所用到的科研工具和方法,以及生物科学的发展前景有更加直观和深刻的认识。

2.鼓励原创探索,拓展交叉思维

科学研究是不断试错,不断在人类知识边界探索的过程。研究科学问题不是习题,没有永远的标准答案,只有假设被不断验证、更新的过程。因此,培养学生勇于创新探索的科学思维,比单纯学习理论知识或实验技能更为重要。学会如何通过现有的理论知识,大胆地提出合理的科学假设,再借助实验技术进行验证,学会“寻找答案的屠龙术”才是科学研究训练的关键。

对此,林爱福教授结合自己学习、研究的经验,提出了以下建议:时刻关注领域的前沿进展,对古往今来所有研究成果保持怀疑精神,仔细评判每一项成果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对于引申的科学问题,要学会类比推断,既要“治本”,也要“治根”,大胆假设,小心求证。

▲ 陈思睿同学在进行实验

此外,林爱福教授特别强调,未来的科学研究是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学生作为可塑性极强的群体,学习方向较为宽广,思维活跃,要借机培养学生的学科交叉意识,使他们认识到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领域的知识碰撞与技术交叉将带来变革性的技术突破与理论创新。

▲ 潘枫岚同学在观察实验现象

3.注重细节培养

林爱福教授表示,生命科学是一门实验科学,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对个人发展尤为重要。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林爱福教授始终强调,生命科学研究是一场马拉松,一个新的结论需要数十个甚至数百个实验数据的支持,不是一朝一夕的努力就能达成的。因此,在学习和研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养成良好的习惯,小到样品的标注、大到精密仪器的操作都要做到有章法可循,以保证整个结果链的每一环都有效可靠,这样才能达成高效可靠的科研效果,打赢研究这场“拉锯战”。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林爱福教授认为,养成良好的科研习惯不仅仅是为了科研。中学阶段是人一生三观建立、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对于这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就更应该以更高的标准去要求他们,“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从小事情、小习惯培养起,为他们日后成为顶天立地的高科技人才打下坚实基础。“英才计划”给了这些学生脱颖而出的机遇与平台,也是对他们这些“璞玉”精细雕琢的重要契机。作为导师,就应该从细节入手,花精力培养他们的习惯,贯彻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教育理念,对他们个人乃至全社会都是大有裨益的。

林爱福教授对“英才计划”的未来充满了希望和期待:“我希望我们的团队能成为青少年科研扎根的沃土,成为他们茁壮成长的源泉!我期待着有更多的青少年,以成为一名优秀的科学家作为自己的人生追求,从小树立心怀‘国之大者’、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长大后能够投入到基础学科的科研工作中去,顶天立地做学问、成栋梁,为我国的创新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