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日本樱花计划中国科协代表团参访总结

本文发布于:
2014-08-08
来源:

2014年7月20日—26日,由中国科协组团,青少年科技中心科普服务处副处长王佳作为领队的中国代表团一行21人赴东京参加了中日青少年科技交流项目(简称“樱花科技计划”)暑期第一批活动。全团受到了主办单位日本科技振兴机构(JST)的盛情接待,参观活动丰富多彩,交流研讨充分深入,人员组织缜密,无一例意外事故发生,学生团员普遍表示收获丰富,整个出访任务圆满完成。

一、基本情况

(一)科协代表团

樱花科技计划(Sakura Science Program)由日本文化科学省(相当于中国科技部和教育部)申请财政出资,日本科技振兴机构(相当于国家自然基金委)具体落实,是一项面向亚洲国家自然科学优秀青少年交流的项目,主办方全资负担人员的国际差旅和落地费用。2014年是第一年启动,暑假期间计划邀请200名中国中学生,其中分配中国科协20个名额,参加7月20日的第一期的活动(总80人)。

中国科协选拔此次出访的为20名高二或高三年级中学生,其中14位男生、6位女生。分别来自北京、上海、湖北、四川、浙江,陕西等12个省市,其中5人为数、理、化、生、信息五学科竞赛国家一等奖获得者,由全国学会推荐;其余是从“中学生英才计划”项目580名优秀中学生中采用大学导师推荐和学科委员会审核等程序,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15人。

(二)大师面对面

活动的第一、第三、第四天,主办方安排分别会见了三位在有机化学领域获得重大成功且都是诺贝尔化学奖得主的日本教授:白川英树、野依良治、根岸英一。

1. 活动的第一天下午走进了“白川先生实验室”。白川英树教授在日本很著名,他的名字出现在多国的化学教科书上。他利用常识上绝缘的物质导电,制作自己可以发光的设备,这项研究获得了2000年诺贝尔化学奖。没想到接近八旬高龄的老先生还奋斗在科研的第一线,更没想到他还亲自为40名中国中学生上了一节化学实验课,主题是“基本导电聚合物”。白川教授以一个科学家“探索”的思路由浅到深,由基础到实验,一层一层拨开迷雾,课堂的信息量很大,思辨性很强,就像教授在引领做一个课题探究一样。

2. 身为日本理化学研究中心主任的野依良治教授由于工作繁忙,只是发表了简短的致辞,却让人深深感受到了他对工作的严谨和一丝不苟的作风。野依教授的研究是对消旋体药物的解旋,这项研究挽救了世界上无数人的生命。他告诉大家,诺贝尔奖和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区别在于:奥赛要求我们做NO.1,而诺贝尔奖要求我们成为Only one。但作为一个科学家独创性并不等于竞争,当今社会合作的趋势越来越强,跨领域、跨国界合作越来越必要。成为科学家有两个必要条件,一是对大自然满怀好奇心,涉猎广泛,丰富自身;二是努力工作,努力研究。二者都很重要,缺一不可。他希望青少年能够贴近自然,从身边的事做起,作为一个专业领域有素养的科学家,也要保持对大自然的好奇心。

3. 根岸英一教授讲述了他获得诺贝尔奖的经历以及他研究方向的一些专业知识,他为80名中国学生做了主题“Pd Catalyzed Cross—Coupling Reaction”的讲座。他提出了科学家的三个条件,他称之为“ABC”:Ambition(野心)Basic(基础)Creative(创造力)。他着重强调了坚持的重要,他的诺贝尔奖迟到了十几年,如果这十几年他都一直怀疑与纠结于诺奖,那就会一直陷入名利的痛苦之中,甚至有可能早就放弃!告诫青少年要摒弃名利,潜心做自己的事,总有一天梦想就会照进现实。之后根岸教授和全体同学共进了午餐,餐中近距离讨论了各式各样的问题。

(三)参访活动

1. 理研RIKEN(理化学研究所总部)

是日本历史最长,民间最大的理科研究机构,相当于中国科学院。上午参观了日本最大的8300吨的重离子超导加速器,世界上运算速度最快的超级计算机“京”。下午参观了生物资源所,危险级别比较高的p4等级实验室,这是一个专门用来研究转基因的实验室,实验材料主要是老鼠。

2. 日本科学未来馆 (Miraikan)

参观了人形仿真机器人、直径6.5米表面镶嵌着约100万个LED的球体显示器、本田公司开发的智能机器人ASIMO后,日本首位登上太空、现在仍然是NASA现役太空人的毛利卫馆长会见了全体青少年。他详细地叙述了自己小时候理想的树立,从渴望遨游太空,到成为科学家后到美国成为日本航空第一人的曲线实现理想。他语重心长地教导大家即使作为一个专业的科学家,也不能只站在科学家的角度思考,现今环境问题是全球全人类的困难,作为科学家,应当有责任联合起来,一起应对环境恶化。正如毛利先生所言,科技的进步需要研究者的共同合作,需要超越狭隘的个人主义和国界概念,在经济一体化、全球合作的背景下科学需要全球视野。

3. 两所高校重点实验室

东京理科大学(Tokyo University of Science)和东京大学(The University of Tokyo)校园参观。两所东京最顶尖的学校非常重视本次活动,派出了知名教授为中学生演讲,由大学里的中国留学生带着参观并中文讲解。80名学生分组先后去了近代科学资料馆、数学博物馆、无尘实验室、纳米实验室、生化燃料实验室等。尤其是两所学校的国际化氛围令人惊讶,校园里学生们肤色各异,语言不同,自由和谐的探讨着科学的问题。大学也适时介绍了他们成熟的海外研究生奖学金项目,介绍给中国优秀的中学生们。

(四)文化之旅

1 .参观企业

花王公司(KAO),日本大型日化跨国企业。在东京的研发总部里,企业历史展览——花王博物馆里,花王的讲解员兴奋的介绍着企业百年的历史、最新的产品、科研团队的成果等,让参加的学生深刻感受到科技改变生活的力量,同时,制造业与科学研究的联系竟如此紧密,也为学生未来的专业选择提供了很大的参考。

2. 历史文明与现代化都市的碰撞

江户(东京)博物馆、皇宫、浅草寺(雷门)等历史名胜的游览,展示了日本江户时代的文明程度,从了解历史开始,全面、立体地去感受这个邻国,也看到日本对自己文化历史的悉心保护。

天空树、乘船游东京湾、秋叶原、新宿这样现代化的城市中心,则展示了如今日本作为发达国家经济的领先地位。

二、与中国科学营的对比

中国的“青少年高校科学营”活动自2012年开始已经完成了3届活动,已成功完成近3万人的活动。

以下从几方面做个对比:

 

日本樱花计划活动

中国高校科学营

主办单位

日本科技振兴机构

中国科协、教育部

项目历史

1年

3年

面向人群

高中生

高中生

食宿地点

东京国际交流培训中心

高校宿舍、食堂

时间

全程7天,活动5天

全程7天,活动5天

单营人数

80人

100-400人

整体规模

200人

10000人

经费

主办方全部负担

差旅自付,落地负担

带队老师

1:20

1:10

接待人员

1:20

1:10

大师活动

诺贝尔奖获得者讲授的实验课、午餐会、报告

院士、教授报告为主

参观活动

企业、科技场馆、历史文化名胜

校内为主、校外为辅

进实验室

高校、科研机构

高校、科研机构

其他活动

逛街、采购、城市游览

文体活动

此表可见,两项活动的时间、形式、内容、受众都基本一致,项目目标和组织形式也类似。中国高校科学营因为启动较早,无论从规模经费上都远远大于樱花计划,并且更加强调“高校”理念,让中学生提前了解高校学习和体验高校生活,对今后报考大学做好准备。

正是因为樱花计划规模小、设计精,活动的参与性、互动性更强,因为与科学大师的接触更紧密,中学生更能感受到科学家的人格魅力。同时,许多活动对日本的文化和历史宣传作用强烈。

三、获得的成果

(一)科学与人文

活动基本达到了设计之初的目标,中学生普遍提升了对科学的兴趣,基本了解了科学实验的步骤以及科学研究的方法,同时感悟了科学家的探索精神和个人魅力,开阔了眼界。对自己未来选择的大学、专业,甚至科研方向、职业、移民都有了倾向。

很多中学生反映,通过此次活动,日本民众对道德规范及制度的遵守,严谨的时间观念及发自内心的礼仪都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时时刻刻都能感受到日本民众对工作及生活的热爱,也正是这一点,使他们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学习,发展,改造和创新。不得不承认,日本是一个善于学习的国家,他们谦逊地向世界学习一切需要学习的东西,并融入自己的智慧,取得新的成果。这些都值得中国青年人去学习借鉴。

(二)理解与融合

身边这个一衣带水的民族,本是同根生的兄弟,近、现代史上矛盾不断。正如专程来团看望中国学生并参加结业仪式的中国驻日大使馆阮湘平先生说的,目前正处于中日关系的低点,如樱花计划这样的民间青少年之间的交流尤为重要,30年前的3000日本青年来华访问就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

在结业仪式上,中国学生们的发言也显示,通过本次活动对日本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与日本中学生、大学生的交流增进了彼此的友谊,对两国经济、科技、文化的交流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交流与展示

类似的国际科技交流活动给五学科奥赛获奖者和英才计划优秀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己的舞台,一个与世界尖端科技、科学大师接触的平台。不但向世界展示了当今中国科技教育的成果,又对优秀中学生是一种鼓舞和奖励。是对学生自己求学和科研道路一种正面的指引,又是对科技竞赛和科普活动的一种积极推广,可谓双赢。

四、不足和建议

(一)准备较为仓促

组委会对活动的细节考虑很细心,比如给成人领队准备了本地使用的电话和移动WIFI,让通讯更加便利。但毕竟是第一次组织,还是有很多细节由于准备时间短而忽略:一是行程表在出发前一天才匆匆发下,几乎没有给学生查阅资料的时间,导致没有与大师们有更深层次的交流;二是和东京相同年龄段同学没有安排充分的时间交流,准备的礼物没有送出,没有留下各自联系方式,这些都很遗憾。

(二)时间、人员安排应更加合理

一是接待方的日本工作人员与中学生比例,约为1:20,加上中国的带队老师后也是1:10左右,人手比较紧张。建议今后学习中国科学营的经验,增加一些本地大学生志愿者,年龄相近也好沟通。成人与未成年人的比例小于1:5为宜;二是日常安排对路途车程时间的估计不太准确,经常出现早到或是晚归30分钟左右的现象,坐在大巴车里等待的时间感觉非常浪费;三是晚饭后大段的时间没有安排集体活动,部分学生坐地铁外出游览有危险隐患。

(三)学生选拔

一是建议今后扩大选择面,让更多地区和学校的优秀青少年有机会参加,并适当考察学生英语或日语的听说能力;二是确定好每次活动的主要学科方向(如本期活动就以化学为主),这就给中方在选择学生时有一定的学科侧重,符合学生的学科兴趣;三是适当考虑男女生比例应基本持平。

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在主办方和参与方共同的努力下,会有更多的亚洲青少年参与到“樱花计划”中,从而为推进中国乃至亚洲青少年科学素质的提高做出贡献。让社会更加文明,让生活更加美好,让世界更加和平。建议建立一个网络联络组,长期保持联系并记录这些青少年的成长记录,若干年后,这将是一个庞大的人才库!不管怎样,“黄埔一期”将永存史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