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放列表:
标题:
王杰:听音识数,赏乐辨形
讲者信息:
王杰: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密码学会理事长,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本原置换群的结构理论、群论的计算方法、代数图论以及它们在密码学中的应用。
讲座内容:
通过律学、旋律与对称、勋伯格十二音技术、机器作曲、人工智能等方面的大量实例,揭示音乐与数学之间深刻的、但又往往不为人知的联系。
1.音乐与数学
这节首先介绍了百科全书下,音乐与数学的基本定义,紧接着,从众多数学家、音乐家的观点出发,引出对音乐背后的数学规律研究与认识。
2.乐音体系
乐音是有限多个音级构成的集合,通过绝对音高、相对音高来确定集合中的元素与相对应的音高。在早期,无论借助的是三分损益法,还是五度相生律,计算所得到的音级F,其上方纯五度音降低八度之后,无法回到起始音级C,是存在误差的。
3.十二平均律
在文艺复兴时期,人们探索出了纯律的模式。音乐逐渐由单声部发展到多声部,对数的研究范围也拓展到无理数。朱载堉是世界上第一个通过准确计算提出平均律的人,并创导了七声音阶,将八度分成十二个半音的方法。
4.音乐与对称
在《南泥湾》、巴赫曲子的演奏中,认识到音乐的旋律可以做移调、逆行和倒影等变换,生成一个音乐变换群。群最大的结构是一个48阶群,即在全体音级关于八度关系形成的12个音类中,总共有48个不同的变换。
5.十二音技术
大多数传统音乐是调性音乐,总有一个主音,其它音与主音之间会形成主从关系等。 调性的属性使得移调,逆行等变换往往会受到限制。因此20世纪初,勋伯格在音乐创作中逐步建立和发展了十二音技术,打破传统市场调性音乐的束缚,使得每个音符平等。
6.计算机与音乐、数学的结合
计算机的出现为音乐和数学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机遇和手段,联系概率统计知识,创造生成新的乐曲,借助生命科学遗传算法,判断选择最优版本。